11月28日,第十七屆省運會閉幕,在這場浙江省運史上規模最大、項目最豐富、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屆省運會中,舟山表現亮眼,尤其在跳高跳遠項目上,取得了歷史性突破。
翁旌懷和謝亦昕分別在男子三級跳遠(15-16歲組)和女子三級跳遠(17-18歲組)的比賽中斬獲銅牌;謝亦昕又在女子跳高(17-18歲組)的比賽中斬獲銀牌;蘇虹競、謝勁豪、邵天澤包攬男子跳高(17-18歲組)冠亞季軍;王彥博獲男子跳高(15-16歲組)銀牌;柴梓恒獲男子跳高(14歲組)銅牌。
“井噴式”奪牌的背后,都站著同一個人——東港中學跳高隊主教練傅劍波。11月28日,記者采訪傅劍波時,他一上來就謙虛地說:“阿拉是‘土辦法’,沒什么絕招?!?/p>
“土辦法”是如何帶出這支耀眼的“冠軍”隊?這是一個跨越兩代人,四十年的跳高故事。
傅劍波與弟子們的合影
傅劍波帶弟子投入訓練
傅劍波與弟子們合影
43歲創建跳高隊 “土辦法”帶出了冠軍隊
11月28日上午,剛剛結束省運會征程的傅劍波準時出現在自己的東港中學辦公室中,他的桌上散落著幾本體育雜志,墻上貼了課程表、訓練計劃,他手捧一個保溫杯,身上穿的是省運會舟山代表隊的紅色運動服,形象與每個人心中的初中體育老師完美重合。
“我沒系統研究過多么高深的跳高理論,也沒什么絕招,用的都是土辦法,能出成績主要靠學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。 ”傅劍波一上來就謙虛地說。這次省運會,傅劍波帶領12位弟子參賽,12人全部在各自項目進入前八,其中奪牌的就有7人。
今年正好是傅劍波組建跳高隊的第十年,而關于傅劍波想拿跳高金牌的夢想已經持續了40年。
1981年,還在讀初中的傅劍波是?;@球隊的一員,某日訓練結束后,他饒有興致地在一旁田徑隊的跳高場地觀看好友訓練,卻被教練一眼相中,成為舟山第一代跳高運動員。
1984年,傅劍波參加首屆浙江省青少年運動會,獲得了第六名,其他地市的優秀運動員摘金奪銀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震撼。
“很不甘心,他們都有金牌銀牌,我們舟山沒有。 ”傅劍波說,讓舟山也能得到跳高金牌,簡單的念頭在他心中扎下了根。運動員時代的傅劍波,最好成績跳過1.92米,這在訓練條件只有煤渣跑道的那個年代已實屬不易。之后成為跳高教練,便成了他的下一個途徑。
大學畢業后,傅劍波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,也零星帶過幾個學生練習跳高,后來一直在學校從事政教工作。
這樣一直到2011年,這一年傅劍波被調到東港中學任教?!澳悄晡?3歲,我覺得不能再等了,要完成這個夢想。 ”傅劍波說,在當時東港中學校長的支持下,2012年,東港中學成立了跳高隊。
這支隊伍的“王者氣息”很快就開始顯露。
2014年,傅劍波首次帶弟子參加省運會,就拿下了2塊金牌。此后,“傅家軍”在國內跳高賽事上頻頻摘金奪銀,舟山市也以“市隊縣辦”的形式,給予東港中學跳高隊更多支持。
“我們隊內有個目標,就是要達到世界冠軍級的水平,這個目標如今已經實現了。 ”傅劍波說,蘇虹競在今年6月的浙江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越過2.2米大關,而2022年卡利世界田徑青少年錦標賽,同年齡組跳高項目,冠軍高度僅為2.14米。
今年省運會,其他弟子的銀牌銅牌也全面開花,這讓傅劍波更為開心:“這說明我們的隊伍人才濟濟,后繼有人,孩子們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! ”
一條龍科學訓練 半年時間讓弟子多跳15厘米
身在小城市,心懷大夢想。不斷地挑戰自身極限,最終在全國大賽一飛沖天,沖向世界。這樣標準的熱血運動漫畫劇情背后,是年復一年的訓練、跳躍。
練跳高,選好苗子是第一步。 2011年起,傅劍波就開始在普陀區中小學生運動會的現場“抓”苗子。謝勁豪四年級時被傅劍波相中,蘇虹競五年級時被選中,邵天澤初一開始接受訓練……
“跳高就得從娃娃抓起,最好是小學四五年級就開始系統訓練,身材高高瘦瘦,活潑好動的孩子都是潛力股。 ”傅劍波說,家長的配合也十分重要,保障好孩子的飲食、睡眠,才能長出一副適合運動的好身體。
每天下午3節課后,傅劍波帶著弟子們開始訓練,一周休息一天,每年練到臘月廿八,正月初七開始復訓。冬練三九,夏練三伏,青春身體中的爆發力在日積月累。
跳高是一項技術活,除了堅持,科學的技術訓練也至關重要。傅劍波給弟子們制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:周一力量訓練、周二輔助性專項訓練、周三技術專項訓練、周四體能訓練、周五關鍵性力量練習、周六休息、周日隊內比賽測試。每天訓練時,他會先讓弟子們自行熱身,然后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一對一指導,糾正技術動作。
他自己也開始廣泛地跟各地的跳高界人士交流學習?!拔乙郧傲晳T起跳腿發力,后來開始接觸更科學的鐘擺式,這兩種技術動作大相徑庭,訓練模式也完全不一樣,要不斷學習優化。 ”傅劍波說。
與弟子們朝夕相處,亦師亦父,傅劍波還格外關注孩子們的心態。
“初中生青春期心理生理變化都比較大,特別是跳高的孩子,身材樣貌個個都好,很招異性喜歡?!备祫Σㄐχf。訓練結束后,他經常會跟弟子談心,做思想工作。他喜歡用比賽做比喻:“我們坐一輛車去杭州比賽,中途要停很多站,你們可不要在臨城定海下車了。 ”
“一條龍”式的從小培養,長期規律控制飲食,睡眠,科學的訓練和心態塑造,十年如一日的堅持,方能挑戰地心引力,成就飛天一躍。
今年6月,傅劍波把謝勁豪接回舟山備戰省運會,彼時,他的跳高成績只有1.94米,經過半年“土辦法”的悉心調教,小伙子在省運會上跳出了2.09米的好成績。
跳高還是讀書?從來都不是“水火不容”
在中國家長眼中,相比按部就班讀書升學,練體育的風險太大,愿意讓孩子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練體育的家長少之又少。跳高還是讀書?對傅劍波和他的弟子們來說,從來不是“水火不容”的二選一。
“練體育能給孩子多一種選擇,天賦一般的,有機會通過體育特招進好大學,確實天賦異稟的,盡可能送到條件更好的專業隊伍,可以走專業運動員的路子。 ”傅劍波告訴記者。
根據最新的體育特招政策,體育特長生進入大學主要有4種方式:達到運動健將、國際運動健將甚至更高水平的優秀運動員,可以免試保送;體育特招即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,需要二級及以上運動員等級證書,以及高考成績達到二本線的65%;參加體育單招的考生,具有二級及以上運動員等級證書,通過單獨命題文化課程考試即可;體育統招不要求考生有運動員等級證,主要是休閑體育等專業。一般來說,多數考生的選擇集中在體育特招和體育單招,其中,通過體育特招途徑進入高??梢赞D到非體育專業,又因此備受青睞。
“目前國家二級運動員男子跳高標準是1.85米,只要能跳過這一標準,就有機會通過體育特招的進入較好的大學,這個成績在我們隊里基本上是墊底水平。 ”傅劍波笑著說。
他的弟子們絕大部分都成功“躍”入大學。跳出2.20米高度的蘇虹競已經達到國家運動健將水平,如今已在華中科技大學上大一;另一位弟子翁英豪,因為跳高成績優秀,被上海復旦大學錄??;東港中學跳高隊建隊10年來,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其他原因未能考入大學。
數據更能說明問題。文體部門公開數據顯示,目前我市平均每年新增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40人,其中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下的初高中生。據教育部門統計,全市每年參加體育特招的高三學生在30人左右,雖然基數不大,但事實上全市體育生中達到二級運動員門檻的比率并不低。
“根據我們的統計,每年舟山體育生達到二級以上水平,成功考入大學的體育生比例還是比較高的,比如市少體校,每年約20人參加體育特招,90%的人能考入本科以上大學。 ”市文廣旅體局訓練競賽處處長鄭光說。
還有另一種聲音:通過體育特招上大學的孩子,絕大部分在大學里學習非常吃力。
“體育生不會讀書其實是一種偏見,不管練什么項目,高水平運動員都要學會精準控制身體肌肉,熟練運用各類技巧,這對智力和悟性的要求并不低,抓學習還是訓練,更多的是一個精力分配的問題。 ”傅劍波說,蘇虹競的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秀,當初弟子被省隊看中時,他就是擔心省隊訓練太花精力,影響孩子的學習,才堅持將他留在身邊。
明年,傅劍波準備再發掘一批跳高苗子備戰下屆省運會?!拔腋欣锩骖I導匯報了,希望這次能把選拔范圍擴大到全市,普陀區就能選出這么多跳高人才,阿拉舟山人是有跳高基因在的,肯定還有好苗子。 ”傅劍波說。
“舟山人有跳高基因”也并非全然是一句玩笑話。據鄭光介紹,我市競技體育傳統強項短跑、摔跤,包括處于全省中游水平的籃球、排球,都和跳高一樣是極為考驗爆發力的項目。
“從歷史上來看,舟山在爆發力強的項目上容易出人才,具體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的科學調研。 ”鄭光說,“目前我市跳高項目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,2023年夏季,我們準備召開一個暑期‘選星’訓練營,面向全市孩子,發掘更多潛力苗子。 ”
本版照片由采訪對象提供
此新聞可在《掌尚舟山》APP同步收看,掃碼下載隨時閱讀舟山新聞